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010-68321050

盘点那些高校里的技术“狂人”和他们打造的商业帝国

张红阳 2018-11-15 2123 171

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科技最前沿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高校里的专家学者往往拥有多项创新技术,他们在技术成果的转化中大多数依靠学校团队和社会力量,而有些人却“另辟蹊径”依靠自己的商业实力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本文就盘点那些高校里的技术“狂人”及他们打造的商业帝国。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而技术与产业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技术的进步才能打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完善全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一项先进的技术只有真正的应用在产品上才能实现它最大的价值,而技术成果的转化在这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高校里的专家学者往往拥有多项创新技术,他们在技术成果的转化中大多数依靠学校团队和社会力量,而有些人却“另辟蹊径”依靠自己的商业实力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本文就盘点那些高校里的技术“狂人”及他们打造的商业帝国。
       电池技术“狂人”到商业“大佬”
       王传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王传福,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他所创立的比亚迪公司从制造电池出发,再进军手机零组件,后并购汽车公司成为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里的龙头企业,他也是中国电动汽车知名人物。王传福2002年首次进入《福布斯》杂志推出的“2002年中国富豪榜”;2003年被《商业周刊》评为25位“亚洲之星”之一;2009年成为胡润中国百富榜上中国内地首富。2014年获第六届“扎耶德未来能源奖”个人终身成就奖。同时,王传福创建的比亚迪品牌也成绩斐然,2015年,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不仅稳坐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还首次击败日产、特斯拉等对手,问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榜首,一年内从全球第七跃至第一,树立起中国汽车品牌史上的里程碑。
      王传福在求学期间就是一位不折不扣“技术狂”,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成绩考入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在大三时学校改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后经多次高校的重组合并更名为现在的中南大学。王传福在大学期间就是一名“学霸”各项成绩均名列前茅,在专业课程学习时接触到了电池技术,这也为王传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之后便对电池技术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1987年王传福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那时起他就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电池技术的研发上,1990年硕士毕业后,他顺理成章留在了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并以最快的速度被提拔为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还曾带出过一批研究生,成为当时我国电池行业里的“教父”,也正是在此期间王传福接触并研发了多项先进的电池技术。在电池领域研究多年后,王传福看到了我国电池领域巨大的市场,1995年毅然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创办了比亚迪,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及国内销量第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王传福成功实现了技术到商业的转化,把高校科研团队的技术成功应用到产业当中并实现规模量产,不光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先进技术的价值,推动了我国电池行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王传福有一句名言:“一个能让飞船上天的民族,怎能没有汽车技术狂”。正是这种希望掌握造车核心技术的强烈愿望,促使比亚迪一步步突破国外车企的技术壁垒,自主研发了包括542技术、双模技术、磷酸铁锂电池、双向逆变技术、大功率充电、遥控驾驶、轮边驱动等一系列独步全球的“黑科技”。这些科技的诞生,拓宽了比亚迪的经营发展之路,使之逐渐成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而王传福也依靠比亚迪商业帝国的建立从一位技术“狂人”转变成了商业“大佬”。
      技术为先 大力推动技术到产业的转化
      李河君: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李河君,1988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200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宏观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李河君创立汉能控股集团,经过二十多年努力,汉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营水力发电企业和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李河君凭借自己建造的能源帝国在2014年、2015年分别以870亿和1655亿人民币的个人财富两次蝉联《新财富》中国大陆首富;2015年以160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被《胡润财富》评为中国大陆首富; 2015年3月,李河君以330亿美元的净资产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富。2018年10月,李河君以3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89位。
      说起李河君最多的评价就是“不服输”,他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但上大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早在1983年,还在读高二的他提前参加高考,就被广东惠州师范学院录取,80年代初的中国,考上一个正规大学就是个人命运的重大机遇,但李河君不服输认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且必须是北京的重点大学,在第二年应届高考中李河君填的志愿全部是北京的大学,且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北方交通大学(现在的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录取。在大学期间李河君投身于技术的研发,掌握了多项机械工程领域里的新技术,之后成绩优异李河君继续攻读研究生,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然而在研一时期李河君的导师不幸离世,这也给李河军的求学之路造成了困难,也就是在那时李河君意识到技术不一定只能在高校里研发,技术也不能只停留在研发阶段,真正的好技术只有实现商业化才能实现它最大的价值。于是李河君毅然放弃研究生的学习之路下海经商,一边经营公司一边钻研技术,等待着有一天可以把自己技术与商业结合。
      在经过多种商业尝试后李河君瞄准了新能源领域,创立了汉能控股集团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公司首先涉足电力领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中国云南金沙江建成了一个总装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力发电站,该电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自行建设的最大的私营水电站,其装机规模比中国葛洲坝水电站大10%,比当年象征美国实力的美国胡佛大坝大30%,这也确定了汉能在民营水利发电领域里的龙头地位。之后李河君发觉出太阳能薄膜领域的商机,历时八年通过四次海外技术并购整合,先后并购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投资超过500亿人民币,进军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薄膜太阳能行业,成功地使汉能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全产业链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也因此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在一定意义上讲,李河君创造了一个拥有广泛用途的薄膜太阳能行业。
      在汉能的运营中李河君也始终秉持着技术为先的理念,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的研发,并大力推动技术到商业的转化。在李河君的大力推动下汉能的薄膜发电技术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目前,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拥有五项世界纪录,其中美国子公司AltaDevices的砷化镓(GaAs)技术占据三项,分别是量产组件效率24.8%、单结电池最高转化率28.8%和双结电池最高转化率31.6%。MiaSolé新一代工艺量产冠军组件效率达到18%,为目前全球溅射法铜铟镓硒(CIGS)柔性组件最高效率。德国子公司Solibro量产冠军组件效率达到16.97%,为共蒸法CIGS组件量产世界纪录。同时,汉能拥有专利超过2000项,其中60%为发明专利,关键专利均已转化应用的产业当中。这些核心专利,让汉能控股集团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
      语音通信领域的天才 高校里的创业精英
      刘庆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长

刘庆峰,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8年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创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至今,2009年4月起同时兼任董事长。刘庆峰所创建的科大讯飞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在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科大讯飞目前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达80%以上,以讯飞为核心的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同时在2017年科大讯飞的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大关。
      刘庆峰在少年时期就被誉为“天才”,1990年,年仅17岁的刘庆峰放弃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保送名额,以高出清华分数线40分之多的成绩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按照刘庆峰原本的规划大二时转到数学系搞科研实现自己当科学家的梦想,而刘庆峰大学时代恩师的出现却打破了他原本的规划,当时任中科大电子工程系的博导,我国著名的人机语音通信数字信号处理专家王仁华教授发掘了刘庆峰的潜质,并邀请他参观自己的语音实验室,这也给刘庆峰很大的触动,让他下定决心钻研语音通信领域。以刘庆峰的才智加上教授们的倾囊相授刘庆峰很快就成为语音领域里的佼佼者,大三时期就带队参加了国家863项目比赛,其团队开发的语音合成系统,不但保证了音质,还具备了优良的语音自然度,合成出来的语句近乎人声,成为了当年比赛中最为轰动的科研成果。1996年夏天,已是研二的刘庆峰带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结果其参赛的“语音合成系统”以优良的语音自然度,毫无争议获得了一等奖,并且是唯一可达到实用门槛的作品。也正是参加那次“挑战杯”,刘庆峰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语音识别技术具有极高的门槛,“必须具备优秀的算法,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庞大的数据库支持。”对于当时的刘庆峰来说,最大的成就感并非技术成果本身,而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1999年还在攻读博士的刘庆峰邀请了18个校友成立了公司,立志实现语音技术到商业化的转换。多年来,刘庆峰在智能语音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科大讯飞在竞争中扭转了中文语音市场几乎全被国外IT巨头垄断的格局,占据了80%以上的主流市场,并连续七次夺得国际英文合成大赛冠军,科大讯飞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语音公司、沪深两市市值最高的软件企业,拥有3亿多用户,也使我国的语音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技术男和他的飞行梦
      汪滔: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滔,2003年入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期间潜心研发无人机系统,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他创办了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蛰伏期,大疆于近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11到2015年,大疆创新销售额增长近100倍。目前,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大疆的产品占据了7成,更令“中国制造”在高科技领域崭露头角。汪滔依靠大疆这一无人机行业里的“独角兽”也收获了大量财富,2016年胡润百富榜,汪滔以240亿财富排名第77位;在《2017胡润全球少壮派白手起家富豪榜》中,汪滔以280亿排中国第一;2018年10月,汪滔以4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46位。
      汪滔从小就有一个“飞行梦”,在少年时期就对航模飞行器情有独钟,这个飞行的种子也一直埋藏在他的心中,等待着有天能够破土而出。在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后汪滔就潜心在飞行系统的研发,并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在研发期间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技术教授李泽湘慧眼识珠,发现了汪滔的领导才能以及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于是在他的引荐下,汪滔得以继续攻读研究生。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夜以继日的研发,汪滔攻克了技术难点独自打造了第一台无人机。在此之后汪滔对无人机技术的研发便一发不可收拾,期间发明了多项无人机技术领域的专利,有些企业慕名找到汪滔提出专利的购买,但都被他一一拒绝。这也使汪滔看到了商机,决定亲自实现无人机技术到产业的转化。于是还在读研期间的汪滔筹集到200万在深圳市成立了大疆创新公司,而就是这个当时的一个“小作坊”却成长为未来无人机领域里的“独角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历来都是扮演“追赶者”和“跟跑者”的角色,而汪滔和他的大疆公司却在短短十年内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充当着“领跑者”的角色。2013-2017年,大疆销售收入不断增加,呈现每年约一倍增速。2015-2017年,大疆营收分别达59.8亿元、97.8亿元、175.7亿元,增速维持在60%以上。同时在国际市场消费级无人机各价格区间,大疆无人机市场份额在65%以上,而在国内同类份额占比达85%以上,大疆无人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而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当初那个追逐“飞行梦”的少年。
      结语
      我国高校里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往往拥有多项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都是科技兴国之路的中坚力量和工业强国的基石。各大企业都对先进技术趋之若鹜,想通过技术的领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乃至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而高校里的学者通过自身商业实力转化科技成果的只是少数,更多的还只能依靠学校团队和社会力量,随着国家政策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限制的放开,将会有更多的先进技术走向市场,这就需要社会机构建立完善的制度及标准化的流程,实现技术到商业的无缝转化,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由五度数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评论

产业专题

申请产品定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 *您的邮箱

  •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 您的职务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