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数据显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科技创新、应用拓展和行业治理的重要力量,相关有效专利超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三分之二。十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和消费国。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也成为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电子信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和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形机器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面对人形机器人的“热”,行业人士表示应有冷思考,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一高五难”需有清楚认知,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需以应用驱动研究。
装备制造
继腾讯、百度、美团之后,阿里巴巴也首次战略投资了一家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
装备制造
“2023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16.88万台(套),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实现营收616.4亿元,增加值111.4亿元,产业发展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装备制造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高速的增长,随着行业周期的调整,增速有所放缓。此外,部分传统制造业领域也面临产能过剩、技术升级困难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
装备制造
2023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方面的多个维度居全球前列。例如,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累计申请总量上,中国以总计6618件专利申请数,超过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排名全球第一;在有效发明专利上,以1699件位居全球第二。刘少山说,虽然中国在许多硬件零部件领域的出货量领先,但在核心的AI大模型以及人工智能芯片方向还有差距。
装备制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不仅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新兴产业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活力。本文将从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应用领域及面临挑战四个方面,全面分析当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
随着工业4.0的深入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正迅速改写制造业的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显著提升,也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增长空间。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跨行业技术融合不断深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装备制造
最新出炉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显示,在人形机器人这一极具技术含量的新赛道上,我国在技术方面实现全面领跑,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中国企业优必选科技更是在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763件)上实现全球第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浪潮中,中国企业正在全力加码前瞻性布局,储备大量核心技术,助力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装备制造
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之中。
装备制造
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车企加速“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比亚迪投资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智元机器人,小鹏发布自研人形机器人PX5,小米推出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瞄准家庭服务场景。
装备制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微增,1-9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05万套,同比增长0.4%;服务机器人产量为664.77万套,同比增长39.3%。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整体销量20.7万台,同比增长1%,预计四季度市场环比仍会持续改善,预计2023年全年销量超28万台,同比微增0.1%。
装备制造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2万套,同比增长5.4%,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稳居全球第一;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持续快速发展,其中服务机器人产量达353万套,同比增长9.6%。
装备制造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2万套,同比增长5.4%,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稳居全球第一。
装备制造
按照应用领域,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本次博览会打破按机器人分类的传统展示形式,打造了“机器人+”制造业、农业、商贸物流、医疗健康等10个应用场景展区和1个关键零部件展区。16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携近600件展品参展,其中60款为全球首发。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