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经实现了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8939辆。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建成加氢站超270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公布了涉及氢能的相关政策。其中,有5个省份计划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
新能源
当前,国内氢能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在政策支持下,企业投资氢能产业热情高涨。这次成立“立异工作室”,意味着其在氢能技术创新和成果落地方面全面布局。国电投已经在氢能领域领先不少同类央企,它正在氢能领域下一盘“大棋局”。
新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目前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回顾2022年上半年,“氢能”话题广受业内关注,其中包括氢能体系结构、氢能“十四五”规划、加氢站补偿机制、氢储运技术、氢能应用推广等,接下来,请跟随小编一起回顾属于氢能产业的“高光”时刻!
新能源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分析,长期来看,中国将是生产绿色氢的成本最低的国家,其次是智利、摩洛哥、哥伦比亚和澳大利亚。
新能源
在氢能市场上,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显然会更明显。如近期,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开工,总投资达100亿元;而中国能建继去年出资50亿元成立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后,日前再宣布组建氢能源研究院,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无疑是其“开疆拓土”的最大底气。
新能源
氢能是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深刻影响中国能源应用的前景。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高效的非化石能源,不仅可以作为动力燃料和工业原料,还可以解决水力发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和季节性缺乏等问题。
新能源
摘要:从长远来看,估计到2050年清洁氢的供应需要达到6.9亿吨,以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其中60%至80%将是绿色氢,需要3TW至4TW的电解能力。
新能源
日前,由达沃斯氢能理事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氢能竞争力之路:成本视角》显示,通过大规模扩大氢能生产、分销、设备和部件制造,预计到2030年,“氢能解决方案”的成本将在广泛应用中降低50%,氢能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替代能源。
新能源
氢能是不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对这句常常见诸报端的话,业内争议犹在。几位受访专家表示,应当尊重能源技术发展的固有周期和规律。比起轻言“终极”,更重要的是走好眼下的路。
新能源
我国在发展氢能方面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氢源基础,但氢能制取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至今并未取得大的突破,氢能制取成本严重制约行业发展。
新一代汽车
氢能源汽车正成为未来汽车交通的一大趋势。据韩国媒体报道,从9月10日开始,10辆氢动力出租车已经在首尔市投入运营。如果进展顺利,首尔还计划年内再投放7辆氢动力公共汽车,并于2020年新增投入4辆氢动力出租车。
新能源
我国已布局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氢作为一个稳定介质,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可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变得稳定。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示范演示的全方位格局,布局了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涵盖制氢(含纯化)、储运、加注、应用等4个环节。未来“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有望成为大规模制氢发展趋势。
经营扶持
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联合印发《浙江省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知。该意见指出,开发和利用氢能是当前全球产业创新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氢能领域技术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特制定本意见。
新能源
当下的氢能产业正如20年前的光伏产业,或者10年前的锂电产业,政策引导将发挥重要作用。氢能产业是个上规模就能够降低成本的行业,如果广东企业能够把握好先发优势,保持投入,3-5年内将有望迎来产业爆发。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