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010-68321050

我国全面实施绿色制造 废气治理成为关键任务

张红阳 2019-04-12 2003 0

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科技最前沿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发展作为主要方向之一,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2016年工信部正式发布《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也加速了《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近年来在政策和资金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绿色制造整体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要: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发展作为主要方向之一,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2016年工信部正式发布《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也加速了《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近年来在政策和资金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绿色制造整体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绿色制造是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使产品在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与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人体健康与社会危害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工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能效、水效仍有较大差距。从国内看,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对环境危害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几乎都来源于工业领域,资源环境制约十分明显。

因此,中国将绿色发展摆在了战略高度,绿色发展已成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国制造2025》把绿色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全面实施绿色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四个方向发展。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

废气污染物治理作为绿色制造中的关键组成之一,在我国的绿色制造及环境保护政策中多次提及,废气污染治理已成为未来我国环保及制造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同时,发展环保行业,加强对废气污染的治理,也有利于改善我国空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速“美丽中国”的建设,助力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

表1 近年涉及废气治理的绿色制造及环境保护政策

(资料来源:综合整理)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国务院2016年1月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行动指南”。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并确定了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等七项主要任务。

《规划》明确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低碳循环、治污减排、监测监控等核心环保技术工艺、成套产品、装备设备、材料药剂研发与产业化,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主导技术和产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推进形成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第三方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及环境保护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服务市场,开展小城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

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规划提出了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分别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我国废气处理行业高速发展

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行动计划》指出,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行动计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行动计划》为我国未来三年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总体思路、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重点治理区域和和未来大气污染排放的具体标准,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国大气环保企业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未来规范运作的大气污染治理企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支持。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2020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对于我国绿色制造提出了多项目标,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企业和各级政府的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增强,与2015年相比,传统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部分重化工业资源消耗和排放达到峰值。节能环保产业大幅增长,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民经济新支柱等。

同时,《指南》还对于绿色制造行业发展提出了多项重点任务,包括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示范应用等,其中对于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实施《指南》提出要进行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以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为切入点,革新传统生产工艺装备,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升级改造。加快提升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水平,实施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和淮河、海河等重点流域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在京津冀等“三区十群”重点区域,实施工业锅炉清洁高效燃烧、钢铁烧结烟气循环、水泥低氮燃烧和分级燃烧、玻璃窑炉富氧燃烧、陶瓷集中清洁煤制气、石化加热炉低氮燃烧等清洁化技术改造。到2020年,削减烟粉尘100万吨/年、二氧化硫50万吨/年、氮氧化物180万吨/年。做到从源头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提出奠定了未来我国绿色制造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同时多项主要任务的颁布,对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进了我国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固废治理行业的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大气污染防治等环保装备的研发

2017年10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我国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有效供给提出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我国绿色制造行业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主要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每个重点领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0亿元。

此外在“意见”中还明确指出了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九大领域,其中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装备、水污染防治装备等。对于大气污染防治装备文件指出要重点研发PM2.5和臭氧主要前体物联合脱除、三氧化硫(SO3)、重金属、二噁英处理等趋势性、前瞻性技术装备。研发除尘用脉冲高压电源等关键零部件,推广垃圾焚烧烟气、移动源尾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的净化处置技术及装备。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以及钢铁、焦化、有色、建材、化工等非电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重点领域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装备的应用示范。这一意见的颁布也加快了我国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环保装备的创新性研发,为绿色制造的全面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结语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绿色制造工程的实施,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施绿色制造的同时,我国也加强对环保行业的推动,其中对于空气污染物的治理排放也体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也加强了我国高排放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促进了我国环保企业的技术装备革新。在市场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污染减排技术及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将进一步脱颖而出,同时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会更加公平,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将逐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本文由五度数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评论

产业专题

申请产品定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 *您的邮箱

  •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 您的职务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