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010-68321050
您的位置: 五度易链 政策信息 正文

关于印发《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

2021-07-29 2467

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科技最前沿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

  前 言

  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与先导,也是国家面向未来确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宁波市是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产业规模全国领先。近年来,宁波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的标志性产业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在化工新材料、金属合金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功能膜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研发与应用等领域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领军城市和产业高地的关键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不仅有利于破解瓶颈制约、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迫切需要,对推动宁波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依据《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浙江省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宁波市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规划和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至2025年。

  一、现状和基础

  (一)现实基础

  2020年宁波市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7.1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8%,增速居“246”产业集群首位。实现利税总额252.2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实现利润206.1亿元,同比增长15.4%。“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引进重点院校和高端人才团队,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体的绿色石化和稀土磁性材料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18.65%,已形成了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74.6亿元,占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的30.3%,产业总体规模全国领先、发展态势良好。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等重点领域规上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944亿元、860.2亿元、162.5亿元和97.9亿元。稀土磁性材料总产量占全国40%以上,MDI、ABS、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石油树脂等多种化工新材料的产量规模国内第一。中高端铜合金、高精度锌白铜带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5%和70%,粉末冶金零件加工能力全国最大。江北区膜幻动力小镇、杭州湾新区金属新材料基地和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2.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明显。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两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西北工大宁波研究院等20多家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有磁性材料等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和石墨烯、磁性材料两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万华高性能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企业研究机构加快建设,拥有1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79家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建成9家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6家科技孵化机构、2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行动、“3315”系列计划,新材料领域共集聚了4位两院院士、237名高层次人才和72个高端创业创新团队。江丰电子、激智科技、长阳科技等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并上市。南大光电的光刻胶和安集微电子的研磨液等高端电子化学品完成一期工程,实现进口替代。一批碳化硅、氮化镓、深紫外半导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创新项目落户宁波,高精度掩膜版、CF显影液、OLED显示、LCP树脂薄膜等先进材料都有项目布局。

  3.龙头企业细分领域竞争实力强。全市新材料领域有1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新材料上市企业达19家。韵升集团和科宁达的硬盘驱动器(HDD)、音圈电机(VCM)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宁港永磁公司钐钴磁性材料、复能新材料公司新型铈磁体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万华化学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材料生产企业,恒河材料是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石油树脂生产企业。博威合金、兴业铜业的高端铜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网络通信等领域,金田铜业的铜加工产量居世界前列。激智科技的光学扩散膜、长阳科技的光学反射膜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惠之星的硬化膜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宁波瑞凌的辐射降温薄膜是全球独创性产品。金瑞泓、康强电子、江丰电子分别位列全国半导体材料十强企业第1、3、6位。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新材料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培育阶段,与建设有全球有影响力的新材料科创高地的目标相比,还存许多问题和短板。

  1.产业集聚度不高。除石化企业集聚在三大化工园区外,稀土磁性材料、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企业基本处于分散布局状态,没有形成标志性特色产业园区。新材料科技城集聚的一批创新平台,与打造新材料创新策源地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2.“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对前沿领域的研发布局和投入不足,原创性研究和颠覆性产品开发少,产品多集中在应用开发环节。部分高端产品和原料、工艺包、关键设备等依赖进口。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围绕产业链布局的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不平衡。

  3.产业链协同还不紧密。产业链长度偏短,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产品生产,对其深度开发、延伸不够。汽车零部件中所需的高端特种工程塑料主要来源于进口;稀土磁性材料向下游高端磁感器件、高性能电机延伸偏少;金属新材料中缺链弱链明显。企业以独立研发为主,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不够。

  4.资源要素制约较大。因行业特性,多数新材料项目能耗、排放较高,受资源要素制约较大。据对70个重点项目调查,预计新增能耗达2000万吨标煤/年以上,区域自我平衡难度大。同时,三类工业用地不足,难以满足重大项目的布局需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和建设五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坚持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要素链的“五链联动”,巩固提升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功能膜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材料、柔性电子、石墨烯、3D打印材料等前沿产业,强化科技攻关、产业链打造、集群发展、数字赋能,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的标志性成果,把我市建成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领军城市和产业高地。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高水平建设甬江实验室等新材料创新平台,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增强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数字赋能。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数字化改革,推进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打造数字工厂和新材料产业大脑,促进新材料与科技、金融、贸易等数字化融合发展。

  市场导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需求对新材料开发应用的引导作用,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完善首批次应用示范、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研发、制备、生产、使用、废弃全过程环境友好性,提高本质安全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以园区化、循环化、专业化为指引,构建安全、清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集群发展。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之城目标,谋划培育新材料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统筹协调土地、资金、能耗指标等要素,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上下游协作配套、产业链完整的现代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形成创新体系完备、区域布局合理、上下游协同的发展格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更加突出,产值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级,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磁性料材、电子信息材料等优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功能膜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战略关键材料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在石墨烯、3D打印、智能材料等前沿材料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形成“新材料产业看宁波,做新材料来宁波”的品牌。

  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到2025年,高质量建成国家级稀土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培育产值超千亿级的行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百亿级的行业优势企业2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20家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力争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引进、创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和孵化载体10家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2.5%以上。

  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到2025年,化工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金属新材料等领域集聚优势更加突出,引领国内产业发展。在大尺寸单晶硅片、超高纯电子材料、石墨烯、高品质电子化学品等部分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重点领域

  (一)做大做强五大领域

  1.化工新材料

  发展重点:(1)发展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高交联度聚乙烯、高融熔指数EV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丁烯-1、聚异丁烯等高性能聚烯烃,高强增韧管道树脂、氯化聚乙烯树脂、高压线缆树脂等高端专用树脂,加氢C5、C9等高端石油树脂,在品种牌号和产品质量上有更大提升,重点支持对汽车用聚烯烃原材料、复合、改性等工艺改进,提升加工性能。加快茂金属聚烯烃、聚烯烃弹性体(PO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1-己烯、1-辛烯等依赖进口产品的自主研发。(2)发展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环烯烃共聚树脂(COC)、聚酰亚胺(PI)、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等工程塑料。促进实施工程塑料改性和工程塑料合金项目,提高宽耐温、高抗冲、抗老化、高耐磨和易加工等性能。顺应限塑发展趋势,支持PBAT、PLA、PHA、PBS等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应用。(3)发展溶聚丁苯橡胶、异戊橡胶、稀土顺丁橡胶、乙丙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硅橡胶等功能橡胶,POE、SIS、SEBS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及共混复合弹性体,重点支持汽车、高端装备用高性能密封、阻尼、抗老化等专用材料开发。(4)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尼龙66纤维、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提升功能纤维绿色制造水平。(5)发展MDI、HDI、XDI等特种异氰酸酯和特种高端聚醚多元醇原料,开发功能性、高性能、高附加值聚氨酯新材料产品。重点开发热塑性聚氨酯(TPU),保温、抗震、粘结、密封等聚氨酯专用料,扩大其在建筑、电子信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空间布局:支持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1 重点发展的化工新材料

  高性能聚烯烃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聚丁烯、聚异丁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交联聚乙烯、高融熔EVA树脂、超薄双向拉伸聚丙烯、石油树脂、氯化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1-己烯、1-辛烯

  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硫醚、聚芳酯、LCP、3D打印树脂、PLA、PBAT、PBS、PGA、PHA、COP、COC

  高性能橡胶SBS、SIS、SEBS、TPV、POE、顺丁橡胶、丁苯橡胶、溶聚丁苯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卤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有机氟硅橡胶、液体硅橡胶、聚酰胺热溶胶、聚氨酯密封胶、丙烯酸酯橡胶、氯醇橡胶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尼龙66纤维、氨纶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

  聚氨酯材料MDI、HDI、IPDI、HMDI、功能性聚醚多元醇,以及聚氨酯发泡、喷涂、复合、弹性体材料

  2.金属新材料

  发展重点:(1)发展高性能、高精度、高洁净环保、超耐磨、耐腐蚀等新型铜合金材料,满足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轨道交通、关键基础件、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需求。重点研发、推广高效杂铜冷料熔化技术、低成本除杂技术和转炉熔体保护技术及成套装备,铜合金熔炉高效节能、纯净化、微合金化技术及成套装备,真空熔炼和反向挤压技术及装备。(2)推进轴承钢、模具钢等特种钢产业化,拓展特种钢材、高精不锈钢薄板新品种,满足我市轴承、模具、家电、汽车、电子等行业应用需求,推广应用电渣重熔、真空冶炼等高洁净特种冶炼技术,均质化、细晶化凝固技术、精准成分控制、热处理等先进工艺和技术,扩大钢铁短流程低碳生产工艺比重。(3)发展汽车、高速列车用大尺寸高性能、轻量化铝合金、镁合金材料,满足轨道交通、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提速、节能应用需求,推广应用高性能铝合金车身板制备技术、大型复杂精密铝、镁合金铸件铸造技术。(4)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用超高纯有色金属,提升生产装备标准化水平,提高超高纯有色金属溅射靶材原料的自给率。(5)加快高强韧、耐腐蚀新型钛合金材料、无氧钛、3D打印金属材料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材料产业化,保障海洋工程、化工装备、航空航天、工业设计等领域的特殊需求。

  空间布局:支持宁波江北光电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鄞州经济开发区和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2 重点发展的金属新材料

  铜合金数控机床、电池集流体专用精密铜合金材料、集成电路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高硬度超耐磨强化铜合金材料、高性能耐蚀铜镍合金材料、无铅及高洁净环保铜合金材料、无铍环保高弹性低应力松弛铜合金材料、汽车及电子工业用热浸镀锡高精度铜合金材料、热交换器用高强耐蚀铜合金材料、电子产品用超薄高强韧铜合金材料、先进电力装备制造用高纯无氧铜合金材料、铁含量≥5%铜铁合金材料、高强高弹铜钛合金材料

  钢铁合金特种不锈钢、高性能工模具钢、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高硬度合金结构钢、高温合金及特种合金材料、高品质弹簧钢、轴承钢、高纯净特种钢、先进高强轻量化汽车用钢、高精密高洁净电池钢、高端家电面板、光亮餐具、LED电子、文具、轨道交通、船舶、海工、能源、石化装备用钢及冷轧精密不锈钢薄板等先进钢材

  铝合金、镁合金汽车、高速列车用铝合金、镁合金材料,智能可降解镁合金新材料、铝合金框架钎焊用铝合金焊丝材料

  其他金属高纯钛、高纯铝、高纯铜、高纯钽等及合金材料,增材制造用金属粉体材料,继电器和接触器用银基触点材料,贵金属焊材。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纳米金属粉末材料

  3.稀土磁性材料

  发展重点:(1)重点提升重稀土节约型高性能钕铁硼磁体、高矫顽力钕铁硼磁体、高稳定性钐钴磁体、高性能多极环形磁体、热压/热变型钕铁硼磁体等材料。(2)发展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和磁体增材制造,突破新型高性能稀土铁氧体、各向异性粘接磁体等新型磁性材料及应用。(3)加快开发高频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高性能软磁粉体及复合材料等新型高频软磁材料与应用。(4)培育发展新型磁敏感材料、高密度存储磁电子自旋材料、稀土室温磁制冷材料、医用纳米磁性材料、柔性磁电子材料及可穿戴设备。(5)开发应用新型软磁材料的高端电感器件,发展逆变器、无线充电模组、滤波器、环形器、微波器件等电力电子器件,磁性轴承、磁性传动等新型磁功能器件。(6)发展永磁直流电机、永磁直线电机、永磁直驱电机、高效/超高效永磁电机、交流永磁伺服电机和微特电机等永磁电机及驱动控制产品。

  空间布局:支持慈溪市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鄞州经济开发区,打造新型高性能磁性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3 重点发展的稀土磁性材料

  稀土永磁

  材料重稀土节约型高性能钕铁硼磁体、高矫顽力钕铁硼磁体、高稳定性烧结钐钴磁体、高性能多极环形磁体、热压/热变型钕铁硼磁体等材料。

  新型磁性

  材料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制造技术,磁体增材制造技术,新型高性能稀土铁氧体、各向异性粘接磁体、稀土室温磁制冷材料等新型磁性材料,用于核磁共振等生物医药领域的新型纳米磁性材料。

  软磁材料高频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高性能软磁粉体及复合材料等新型高频软磁材料。

  磁电子材料培育新型磁敏感材料、高密度存储磁电子自旋材料、稀土室温磁制冷材料、柔性磁电子材料及可穿戴设备。

  磁性器件开发应用新型软磁材料的高端电感,发展逆变器、无线充电模组、滤波器、环形器、微波器件等电力电子器件,磁性轴承、磁性传动等新型磁功能器件。

  永磁电机发展永磁直流电机、永磁直线电机、永磁直驱电机、高效/超高效永磁电机、交流永磁伺服电机和微特电机等永磁电机及其驱动控制产品。

  4.电子信息材料

  发展重点:(1)发展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片及外延片,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等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引线框架,键合铜丝、掩膜版等辅助材料,CMP抛光材料、DUV/EUV级光刻胶、电子特种气体、超高纯化学试剂、蚀刻液等电子化学品。(2)发展超高纯钛、铝、钽、铜等金属溅射靶材,保障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液晶显示、太阳能板等领域需要。(3)发展平板显示TFT液晶显示材料、OLED发光材料、TFT-LCD用偏光片材料,形成系列化产品。(4)发展LCP树脂、特种环氧树脂、PTFE树脂、热固性聚苯醚树脂、导电涂料、导电导热胶等原材料。(5)培育发展氧化镓、金刚石、氮化铝超宽禁带第四代半导体材料,锑化铟、锑化镓等超窄禁带半导体材料。

  空间布局:支持浙江余姚经济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4 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材料

  集成电路

  材料大尺寸硅片及外延片;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等第三代半导体晶体衬底及外延片;氧化镓、金刚石、锑化铟等第四代半导体材料;钛、铝、铜、钽、铬、钴等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钨钛、铜铟镓、硅铝、钛铝等合金靶材;掺杂氧化锌、IGZO、ITO等陶瓷靶材。

  集成电路

  辅助材料CMP抛光材料、光刻胶、蚀刻液、超高纯化学试剂、专用清洗液、电子特种气体;SOP、SOT、SOD类引线框架及材料,键合铜丝、镀钯铜线、蚀刻引线框架用高强度低应力铜合金带材、键合铝丝;陶瓷封装材料、包封树脂等封装材料。

  显示材料LED、OLED、量子点发光材料;AMOLED柔性显示材料、TFT液晶显示材料、TFT-LCD用偏光片材料。

  其他材料LCP树脂、特种环氧树脂、PTFE树脂、热固性聚苯醚树脂、导电涂料、导电导热胶、压电陶瓷材料、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强耐磨耐蚀纳米改性涂层材料、新一代光纤材料

  5.功能膜材料

  发展重点:(1)发展偏光膜、增光膜、扩散膜、反射膜、量子点膜、TAC硬化膜等光学显示功能薄膜,宽幅偏光片、彩色滤光片、ITO导电膜、裸眼3D光栅膜、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膜等液晶显示模组薄膜,CPI硬化膜、偏光片防眩光TAC硬化膜、AR硬化膜等触控模组,形成系列化产品。(2)发展高通量PTFE中空纤维膜、PVDF中空纤维膜、纳滤膜、反渗透膜(OR)等水处理薄膜及组件,支持在海水淡化、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垃圾渗滤处理、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应用。(3)发展低介电常数LCP薄膜、聚酰亚胺薄膜、高性能纳米银线导电膜、特高压电容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保护膜、锂电池用复合膜、燃料电池用膜、TPX离型膜、PEN膜、石墨烯远红外电热膜、石墨烯柔性显示膜、辐射制冷薄膜、高端防伪膜,形成产业特色优势。

  专栏5 重点发展的功能膜材料

  光学薄膜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多层复合增亮膜、光学保护膜、光学硬化膜、阻隔膜、光学防爆膜、光栅屏3D薄膜、隔热膜、分离膜、量子点薄膜、石墨烯柔性显示膜。

  电子薄膜低介电常数LCP薄膜、聚酰亚胺薄膜、高性能纳米银线导电膜、特高压电容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保护膜、锂电池用复合膜、燃料电池用膜、TPX离型膜、PEN膜。

  水处理膜PTFE中空纤维膜、PVDF中空纤维膜、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OR)、MBR专用膜、离子交换膜。

  其他膜材料石墨烯远红外电热膜、辐射制冷薄膜、高端防伪膜、窗膜、车膜、气体分离膜、陶瓷分离膜;PET、BOPP、PI、PTFE、PVA等高分子材料,OCA胶、UV胶等胶水原料,光扩散粒子材料。

  空间布局:支持宁波江北光电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象山经济开发区,打造功能膜材料产业集群。

  (二)重点提升四大领域

  1.海洋新材料

  发展重点:(1)发展九镍钢、超级双相不锈钢、殷瓦钢等船舶及海工用钢。(2)发展海洋环境密封材料、海水淡化材料、玻纤复合材料、碳纤复合材料、泡沫夹芯复合材料、超疏水超亲油油水分离材料的设计、制造、工程一体化技术。(3)发展船舶、桥梁、海洋工程、海洋风电、深海用海洋重防腐涂料、低毒防污涂料、耐蚀减阻涂料等,开展重大工程应用。(4)发展海底电缆、孕镶式金刚石钻头、减阻降噪材料等新材料产品。

  空间布局:支持浙江象山经济开发区、浙江鄞州经济开发区,培育海洋新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6 重点发展的海洋新材料

  高性能海洋用金属材料海洋用不锈钢、九镍钢、超级双相钢、特级不锈钢、环氧钢筋、海水淡化用铜合金、耐海水海洋气候腐蚀的船舶及海工用钢等。

  海洋环境复合材料深海密封材料、海水淡化材料及组件、玻纤复合材料、碳纤复合材料、超疏水超亲油高效吸油材料。

  海洋防护材料环氧树脂基、聚氨酯基、聚硅氧烷基海洋重防腐涂料,防生物污损涂料、低毒防污涂料、耐蚀减阻涂料。

  海洋功能材料海底电缆、孕镶式金刚石钻头、减阻降噪材料、隔热保温高分子材料、海底管道用功能高分子材料、船舱和海上平台用阻燃材料、海洋工程用混凝土、玻纤聚酯复合材料等。

  2.新能源材料

  发展重点:(1)发展高镍三元材料、锰酸锂、镍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开发新一代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发展人造石墨、硬/软碳、钛酸锂等负极材料,研究开发新一代硅基负极材料。研究开发新型耐高温隔膜、高电压电解液、低温型电解液、固体电解质以及金属空气电池材料等。(2)发展低成本硅基薄膜电池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导电银浆等材料,开发新型制绒添加剂、新型电极浆料等,培育钙钛矿材料、高效光伏材料、超薄晶硅薄膜等前沿技术。(3)研究开发新一代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碳化硅等核能相关材料、高性能超级电容材料。

  空间布局:支持宁波前湾新区、望春工业园区,培育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7 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材料

  储能材料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锰酸锂、镍锰酸锂、富锂锰基等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人造石墨、硬/软碳、碳硅复合等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固体电解质等关键材料。

  光伏材料单晶/多晶硅电池片、电子级POCl3、BBr3、H3PO4(6N级以上)、导电银浆、导电铝浆、丝印网版、焊带、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光伏玻璃、光伏背板膜、高效有机光伏材料、超薄晶硅薄膜等。

  其他材料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铂催化剂、合金双极板等关键材料、储氢材料、核能相关材料、高性能超级电容材料、金属空气电池材料等。

  3.生物医用材料

  发展重点:(1)支持医疗防护产业用熔喷布、纺粘布、防护服复合材料,聚酰胺类手术缝合线材料、环保医疗插管材料、聚多糖类材料等外用材料。(2)发展人工关节、人工血管、人工韧带、人工晶体等高分子材料,医用碳材料、骨替代及修复材料、可降解组织支架材料、组织诱导性生物医用材料等植入材料。(3)发展稀土闪烁晶体及高性能探测器件、造影剂材料、细胞定向染色材料、纳米药物靶向材料、药物缓释材料等。(4)发展生物衍生材料、可吸收固定材料、可降解皮肤组织工程材料等。

  空间布局:支持浙江宁海经济开发区、宁波前湾新区,打造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8 重点发展的生物医用材料

  外用材料医用高熔指PP及生物降解树脂、熔喷布、纺粘布、医用防护服复合材料、医疗透析用膜、手术缝合线材料、环保医疗插管。

  组织器官构建修复材料生物3D打印墨水、高性能高分子水凝胶,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用聚酰亚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性能合金、可植入材料、可降解皮肤组织材料、医用材料表面涂层技术、表面改性材料。

  诊断材料及

  试剂高性能CT闪烁材料与阵列、超导磁体、造影剂材料、抗原抗体/诊断酶、细胞定向染色材料、纳米药物靶向材料、药物缓释材料。

  生物基材料1,4-丙二醇、环氧氯丙烷、聚乳酸(PLA)、PBS、PGA、PHA等生物基材料、生物相容可降解材料。

  4.石墨烯材料

  发展重点:(1)发展千吨级石墨烯粉体低成本生产技术,实现高品质石墨烯低成本、稳定量产,开发专用型石墨烯浆料和粉体产品,发展百万平米级石墨烯薄膜的低成本技术。(2)聚焦新能源电池、改性橡胶、功能纤维、重防腐涂料、高导电铜合金、传感器和柔性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发展石墨烯改性材料与创新元器件。(3)鼓励石墨烯在新一代显示器件、绿色家电、新能源、海洋工程、先进装备、医疗保健等终端产品领域示范应用。

  空间布局:支持浙江镇海经济开发区、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培育石墨烯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9 重点支持的石墨烯产品

  石墨烯原材料通用型单层石墨烯薄膜、多层石墨烯薄膜、高透型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低阻石墨烯复合薄膜、石墨烯铜箔、大尺寸石墨烯单晶、半导体基材石墨烯单晶、专用石墨烯粉体、浆料和油墨。

  石墨烯改性材料及元器件石墨烯柔性电热膜、石墨烯柔性显示、石墨烯柔性液晶、石墨烯OLED发光模组、石墨烯传感器、石墨烯动力锂电池、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石墨烯铝燃料电池、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石墨烯改性橡胶/塑料母粒、石墨烯改性多功能纤维、石墨烯改性高导热硅胶、石墨烯导热膜、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铜合金、石墨烯RFID等改性材料及元器件。

  石墨烯终端

  产品柔性显示器件、绿色家电产品、长续航电动汽车、超快充电无轨电车、多功能纺织品、电机、重防腐涂料的电力设施、储罐、船舶、岛礁。

  (三)重点培育前沿领域

  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积极做好前沿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力争在智能材料和3D打印材料等前沿领域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

  1.智能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形状记忆合金、应变电阻合金、磁致伸缩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智能流体、纳米电致变色材料、柔性力敏材料、智能红外隐身材料、自愈合材料、柔性智能探测材料等。

  2.3D打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激光熔覆钛合金、钴镍合金、高温合金、铝合金等增材制造专用合金粉体材料,光敏树脂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粉体材料,聚醚醚酮、PC、PS、PMMA热塑性聚合物粉末,二氧化硅微球、碳化硅颗粒、二氧化钛颗粒、羟基磷灰石颗粒等无机粉末,ASA、PLA、尼龙12等丝状材料,水凝胶材料。

  四、主要任务

  (一)培育自主可控的标志性产业链

  完善产业链培育机制,重点加快打造化工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标志性产业链,培育电子信息材料、金属新材料、功能膜材料等优势产业链。化工新材料重点推进乙烯、丙烯、C4/C5、芳烃等细分产业链,向高端橡胶、高端树脂、生物降解塑料等延伸,打造石化区、穿鼻岛等化工新材料基地。稀土磁性材料重点向高端磁性器件、高性能伺服电机等下游拓展,推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磁性材料产业促进中心和慈溪磁性材料园区建设。金属新材料重点向功能化、差异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推进金田、博威等龙头企业产业园建设。功能膜材料重点开发光学膜、水处理膜新产品,加强推广应用,延伸产业链,打造江北膜幻动力小镇。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向新型半导体材料拓展,推进江丰阳明工业研究院产业基地建设。石墨烯材料重点推进制备技术攻关,扩大在锂电池、超级电容器、防腐等领域的应用。实施补链、强链、延链项目,推进产业链“链主”企业对接上下游企业形成共同体,补齐产业链创新短板,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性和稳定性。

  专栏10 重点培育的产业链

  化工新材料打造乙烯、丙烯、C4/ C5、芳烃等细分领域产业链,完善从原料—高性能聚烯烃/工程塑料—改性/复合材料—高端装备/家电/家纺用品全链条。

  稀土磁性材料打造“永磁材料—永磁电机—高端装备”和“软磁材料-磁电功能器件-消费电子终端”产业链。

  电子信息材料打造“半导体材料—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芯片”集成电路产业链和“OLED材料/光电子材料—光电器件/模组—LED/显示产品”产业链。

  金属新材料打造“高纯净度铜原料—高性能铜材—先进装备、电子信息、高档家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应用”产业链和 “轴承钢、模具钢冶炼—热处理加工—轴承、模具制造”产业链。

  功能膜材料打造“膜级树脂—基膜——光学薄膜—光学显示及其他领域应用”产业链和“膜级树脂—水处理膜—水处理组件—净水/污水处理工程”产业链。

  (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小镇)建设,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新材材产业项目。发挥项目基础性引领作用,构建“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发挥市级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加快推进镇海炼化、万华、英力士苯领、复能、博威、中电化合物半导体、长阳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在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的化工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功能膜材料等领域推进一批行业领先水平的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石墨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前沿基础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技术转化重大应用示范等项目,谋划和招引一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等项目。强化产业招商引资,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关键环节,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填补空白”型和引擎型的重大项目。形成优势特色突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专栏11 重点新材料项目情况

  化工新材料1.镇海炼化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项目;2.金发新材料聚丙烯和热塑性弹性体及改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3.金海晨光热塑性弹性体项目;4.万华化学MDI扩能和新材料系列项目;5.LG甬兴丁腈胶乳项目;6.英力士高端树脂项目;7.台化兴业ABS扩产项目。

  金属新材料1.博威新材料特殊合金带材项目;2.金田铜业高精度铜合金带材和特种线缆用高纯低氧铜绞线项目;3.葛洲坝展慈(宁波)高精度铜合金材和高强韧铝合金材项目;4.长振铜业环保型高精度铜合金材改扩建项目;5.宝新不锈钢冷轧不锈钢薄板项目;6.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超高纯金属材料项目。

  稀土磁性

  材料1.金鸡强磁高性能烧结钕铁硼项目;2.复能新材料高性能稀土合金项目;3.韵升新材料烧结钕铁硼项目;4.汉浦工具稀土永磁电机项目;5.信泰科技钕铁硼磁铁项目;6.科宁达日丰磁材电镀园区项目。

  电子信息

  材料1.中芯宁波特种工艺(晶圆/芯片)N2项目;2.寰采星科技金属掩膜版项目;3.南大光电光刻胶材料项目;4.中电化合物半导体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产业化项目;5.康强电子引线框架技改项目;6.聚嘉新材料LCP树脂及薄膜产业化项目;7.维凯集团全球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功能膜材料1.浙江金瑞多功能聚酯光学膜技改项目;2.长阳科技反射型功能膜项目;3.江北激智新型显示用光学膜项目;4.中化润沃膜反渗透膜项目;5.聚嘉新材料5G天线膜级树脂及LCP薄膜产业化项目。

  (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进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方案实施,明确发展目标、重点、路径和措施。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迭代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绿黄红”三色图,采取“揭榜挂帅”等形式,在化工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滚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进一步巩固化工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石墨烯材料在国内的领军地位,布局氢能材料、柔性显示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一批前沿技术,大幅提升关键材料自主供给能力。

  专栏12 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化工新材料茂金属聚烯烃、聚酰胺、特种环烯烃共聚物、特种聚酯等工程塑料的制备技术,高强高韧聚芳醚树脂合成技术、高性能热塑性聚合物发泡材料设计关键技术,基于异构二酐聚酰亚胺、含氟透明聚酰亚胺(CPI)工程塑料分子设计、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基于二氮杂萘单元的聚芳醚树脂设计合成与加工技术。纤维表界面成键化学的精准调控技术、高粘聚酯制备技术,多尺度、高精、高效设计仿真技术,超高强度和超高模量碳纤维、芳纶纤维的制备技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技术;高韧性/抗冲击、耐高/低温及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金属新材料高强高导铜合金性能调控技术与精密刻蚀、减薄、连接技术,Ti-Al合金、镍基合金等粉体制备技术,高强韧成形与热处理技术,高强轻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及增材制造技术。

  电子信息

  材料大尺寸硅单晶体缺陷控制和杂质工程技术、宽禁带半导体低缺陷的外延生长技术;大直径、低位错GaN、SiC等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材料生长及外延技术。量子点打印技术、量子点显示技术、背光扩散技术、荧光材料稳定制备技术,高分辨、环保QLED屏制备技术,激光显示技术。具有应变稳定、高灵敏度和宽量程等特性的柔性电子关键功能材料可控制备技术,自修复性、生物兼容性和共形特性的柔性电子基体、导电关键共性材料可控制备技术,柔性电子关键功能和共性材料制备技术。

  磁性材料成分结构设计、熔体遗传性规律和亚稳特征调控技术,高丰度稀土规模化利用技术、重稀土高质化利用技术、基于大数据和材料基因工程的新型永磁材料设计技术、多场调制的组织结构调控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永磁材料专用防腐技术等。

  新能源材料高比能、高安全动力与储能电池的新一代关键材料制备技术,钙钛矿材料、砷化镓、铜铟镓硒和有机材料等关键材料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低成本高品质燃料电池的离子交换膜、电极材料、碳纸、催化剂、电堆总制备技术成等。

  生物医用

  材料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的制备和加工关键技术、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医用高分子及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生物3D打印材料成型技术、疾病快速检测与治疗关键材料技术。

  (四)建设高端创新创业平台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高标准建设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聚焦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材料、先进高分子与复合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极端环境使役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等八大领域方向,建设具备“强大的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出色的系统问题解决能力、持续的科技成果供给能力、系统的创新生态构建能力”的国家新材料领域战略科技力量。

  加大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等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推动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宁波中科新材料创制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聚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核心学科专业,重点培养新材料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推进石墨烯、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磁性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博威、东睦、韵升、激智、江丰等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提升,支持专业园区、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专业化联合研究院、众创空间、初创园、孵化器、中试平台,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数据库等资源开放共享,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在新材料领域打造若干特色产业创新服务标杆。

  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进一步提升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方案,推进“一核、多区”联动发展。在核心区重点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新材料创新功能单元建设,加快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新材料联合研究院、诺丁汉大学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提升新材料联合研究院“公共检测、应用研究、转移转化、创业孵化、产业加速、科技金融”一平台六中心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技术研发及应用的领航区和标志区。发展膜材料、柔性电子等特色产业,谋划打造以“碳基+光电”为重点的“中国碳谷”。建设集展示、交流、合作洽谈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材料产业展示平台,建立国际先进的新材料测试与评价体系,为实现关键战略材料国产化提供支撑。打造全市新材料产业人才蓄水池。瞄准国内国际一流的科研院所,开展精准招才引智。

  专栏13 新材料重点创新和服务平台

  重点科研院所1.甬江实验室(筹):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材料、先进高分子与复合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极端环境使役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等领域研究。

  2.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与生物医学工程。

  3.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及化工与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4.宁波大学:新型功能材料、光电探测材料等领域研究和技术开发。

  5.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新型耐高温可溶解高性能树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功能膜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新材料与新工艺研究和技术开发。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6.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开展材料性能检测、质量评估、模拟验证、数据分析等公共服务,形成磁性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纤维材料、石墨烯材料等新材料产品测试评价体系。

  7.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稀土永磁材料、软磁材料、磁性纳米材料、磁电子材料、新型磁性材料与器件等方向的研究和产业孵化,培育高端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产业。

  8.浙江省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石墨烯材料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海洋工程防腐涂料、功能复合材料、柔性电子、电子信息等领域应用研究。

  9.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在无机功能材料、增材制造、轻量化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推动重大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联合企业技术攻关,孵化原创性技术。

  企业创新平台10.博威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色合金材料、新材料、新工艺仿真模拟实验、新材料中试和新材料检测分析。

  11.韵升股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12.杉杉新材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他炭素材料。

  13.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高端聚烯烃材料、先进精细化工合成技术、先进塑料加工技术开发、智能制造技术。

  14.激智科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扩散膜、增亮膜、量子点膜、复合银反射膜、裸眼3D光栅膜等新型显示用光学膜材料。

  15.宁波万华高性能材料研究院:主要进行汽车轻量化材料、聚醚材料、膜分离材料、有机硅材料、3D打印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的研发。

  16. 长阳尖端材料研究院:新型显示、半导体及5G通信功能膜材料

  (五)培育千百亿级有竞争力的企业梯队

  加快推进制造业百强企业培育计划,择优选择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培育机制,打造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百强企业群。加强精准服务,力争培育一批千、百亿级龙头企业,建立“总部型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企业培育梯队,建立世界一流企业的苗子企业库,培育总部经济,推进本市总部企业国际化步伐。鼓励重点企业强强联合,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遴选一批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鼓励企业建立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培育壮大“科创企业森林”。支持初创企业科研成果中试和转化,培育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务实精准高效开展“三服务”活动,优化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特别是能耗、排放、土地等资源要素,积极争取国家、省的单列支持,并加强市内指标统筹和综合平衡,确保优质项目落地,实现重点项目“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全域产业治理,重点做好三类工业用地规划布局,眼睛向内挖潜力,加大低效地块、低效企业改造提升和退出。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完善新材料首批次产品推广应用政策,鼓励应用端企业使用本地新材料产品,支持国有投资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优质优价采购。加强金融要素保障,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推广无还本续贷、循环贷等方式,扩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发挥天使基金、创业基金、产业基金等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在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中的作用,构建覆盖从实验研究、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多元化融资支撑体系。

  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打造“新材料行业大脑”,运用产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工业APP技术,深化政府侧、企业侧信息融合,力争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应用场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数字工厂、智能园区建设,构建资源汇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产业发展生态,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大力实施“能效倍增”计划,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等绿色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持续推进本质安全提升工程,提高产业绿色安全低碳发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强化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制订。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优势,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的创新经验。

  (七)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深化新材料产业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重点城市资源共享、开放合作、人才交流。支持企业推动产业链优势环节和产品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构建海外营销网络。支持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兼(并)购技术、招引人才,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支持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在我市设立新材料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高水平引进管理、技术、资源和人才。提升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水平,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宁波投资创业。高水平举办全球新材料行业大赛、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宁波)国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博览会、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中科院院士材料分论坛等大型活动,扩大宁波在全国、全球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影响力,增强宁波新材料品牌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强化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和共性困难,共同推进规划落实、重大项目建设、投入产出成效评价等。落实“链长”工作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建立规划传导和实施评价机制,各相关部门和区县(市)要按照规划明确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土地开发征收、项目开工竣工等重要环节明确推进机制抓落实。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联动、政策信息沟通和交流。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咨询机构作用,为行业发展、重大工程、产业政策等提供咨询建议。

  (二)加大政策支持

  全面落实国家、省和市各项减负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负担。落实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精准政策靶向,加大对新材料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完善《宁波市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应用保险补贴工作实施办法》,定期更新《宁波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为新材料应用推广提供质量安全责任风险保障。鼓励和引导宁波市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力度,扶持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测试评价平台、孵化器、智(人才)库等平台建设。

  (三)加强要素保障

  各相关部门、区县(市)要根据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的目标定位,衔接全市新材料产业规划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要素支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先保障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项目、平台的用电、用能和用地需求。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引导不符合园区产业方向的低效企业退出,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为新材料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引导各类基金支持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深化银企合作,鼓励银行创新金融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

  大力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行动、甬江引才工程,创新“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模式,加快集聚新材料国际顶尖大师、“高精尖缺”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强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在甬高校材料类学科专业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支持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等聚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核心学科专业,培养关键技术工程人才。加强新材料领域工匠培育,启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新型蓝领队伍。


产业专题

申请产品定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 *您的邮箱

  •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 您的职务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