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010-68321050
您的位置: 五度易链 政策信息 正文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4个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0-06-12 1312

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科技最前沿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邯郸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邯郸市安防应急产业发展规划》《邯郸市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邯郸市人民政府

  2020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新材料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先导。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意义重大。

  根据《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邯郸市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邯发〔2019〕6号),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邯郸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培育壮大,为实现全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9—2025年。

  一、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产业定义。

  新材料是指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应用,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或是设计开发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前者如耐蚀钢、钢化玻璃、各类合金、复合材料等,后者如石墨烯、液态金属、3D打印材料、智能材料。

  新材料产业是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先导,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实践表明,技术创新和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越来越离不开先进材料的开发和突破。新材料是一个与传统材料相比较而言的概念,其范畴随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变化。

  根据材料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共性问题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提出了三大重点发展方向,分别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详见表1),以体现“十三五”期间分类施策概念。如,先进基础材料往往以量大面广、普适通用为特征,其中很多都面临着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品种结构单一、质量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而前沿新材料,则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性和颠覆性较强的特征,目前大多还在基础研究、技术积累、专利布局、初期应用探索等阶段。

新材料产业分类表

表1新材料产业分类表

  

  (二)发展特点。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附加值等特点,市场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1.新材料产业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先导。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新技术发现和某种新产品的研制成功,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新材料处于高技术产业链的上游,新材料的创新为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并带动了高技术产业的突破和发展,同时下游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能极大刺激和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如半导体材料、液晶材料、光导纤维、高强轻质合金的开发利用,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平板显示工业、光纤通信、高速互联网、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更新换代。

  2.新材料产业是建设重大工程、巩固国防军工的重要基石。

  大飞机、高铁、航母、核电等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都需突破一系列关键材料制约,进而带动一大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材料也是国防军工的基础,是决定武器装备性能和国防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将新材料置于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必须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加快推动从“一代装备,一代材料”向“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转变。

  3.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往往取决于关键材料的突破。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很多往往受制于材料,凸显了新材料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4.新材料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革命性力量。

  我国是工业大国,目前已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粗钢、煤、水泥等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受材料、技术、装备的制约,工业发展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产能过剩,发展方式粗放,高端产品滞后,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基础材料通过技术更新、产品性能优化和升级换代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将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原材料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新的增长点。许多全球知名新材料企业均出自于以前的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基础材料企业。

  5.新材料产业加速横向、纵向融合。

  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材料研发设计中的作用不断突出,材料基因组计划等新型研发模式兴起,加速新材料创新步伐。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等的普及应用改变了新材料生产制造方式,智能化生产成为发展趋势,新材料生产效率提高。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产业结构垂直扩散。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下游用户的进一步创新开发,才能使新材料产品最终走向市场。随着元器件微型化的发展,新材料技术与器件技术的一体化日趋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之间、开发与硬件之间加速融合,紧密联系,加快了研究成果转化速度,提高了材料利用效率,降低了研发与市场风险,满足了各种应用需求(如半导体照明、新型动力电池等),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不断成长,一批产业集群正在孕育形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市新材料产业现有企业85家,2019年完成总产值179.7亿元,同比增长16.14%。形成了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6大新材料行业。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5000万支有机光导鼓、20000吨墨粉、6000吨氧化锆氧化铝粉、1200吨碳纤维、1000吨芳纶1414纤维、10000千米碳纤维复合芯导线、1000吨玄武岩纤维以及8500吨三氯化氮等8种特种电子气体、14.5亿安时钛酸锂负极材料、200兆瓦储能电池模组、3.8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材料生产能力。

  2.集群态势已见雏形。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区域特色逐步显现,区域集聚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的国家火炬邯郸新型功能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汉光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陶瓷材料产业创新功能园区等产业集群,成为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对接世界前沿科技的重要载体。

  3.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研发基础雄厚,人才支撑有力,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底,全市新材料领域拥有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河北金力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一批省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动力锂电池、有机光电材料、双技术复合材料、汽车用钢板、高纯铁等一批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拥有一批新材料产业领域创研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4.局部领域实现突破。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依托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研发的高纯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为国内唯一,填补了国内电子气体材料空白;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第四代纳米级锂钛复合电极材料、钛酸锂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芳纶1414特种纤维产能达到1000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双金属复合管,国际首创;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研制成功LFS系列铸造用“高纯生铁”,结束了我国高端铸件专用高纯生铁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拥有光电材料制备、溶剂配方、涂布工艺自主知识产权的OPC光导鼓生产线,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

  (二)面临形势。

  随着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融入了当代众多学科先进成果的新材料产业广泛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国纷纷出台研究开发计划,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新材料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从国际看。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新材料已成为国际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耐极端环境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欧盟的战略目标是保持在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德国把新材料列为9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将纳米技术作为科研创新的战略重点;日本视新材料技术为科技发展的生命线,陆续制定了“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等,新材料技术进步和产业水平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

  ——从国内看。新材料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承担着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建设等重要使命。《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等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出台,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我国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使新材料产品实现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复合化、低成本化、长寿命及个性化订制。同时,注重军民融合,开拓军民两用产品市场是新材料发展的趋势。

  ——从省内看。我省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在晶硅材料、液晶材料、特种陶瓷等新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2016年推进计划的通知》(冀发改高技〔2016〕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冀政发〔2018〕3号)等系列战略文件的出台,加速了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水平提升。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专项战略规划、国家战略发展新区等政策的叠加,以及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推进,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从全市看。邯郸市是传统重化工业城市,全市经济随着国家形势变化进入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粗放型工业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新材料产业是解决加速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按照“调高、调优、调轻、调新、调绿”要求,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实现产业高位发展、高端提升目标,新材料产业是实现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材料产业基础雄厚、研发实力突出、局部优势明显,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众望所归。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定位。

  立足全市新材料研发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致力于产业迭代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京津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协同创新,着力构建新材料研发、转化、产业化、全链条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电子气体材料、新型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基地。

  (二)总体思路。

  按照“拓能、提质、延链、增效”的思路,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装备、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以突破新材料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重点,以人才、项目、企业、园区、质量标准为支撑,聚焦“4+1”新材料产业,深耕“6+7+6”新材料细分领域,发展6大新材料主导制品,打造“1+10”个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新材料产业“聚点成面”,全面提升全市新材料产业竞争力,使之成为邯郸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围绕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陶瓷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等“4+1”新材料领域,重点做大做强高品质、高性能金属材料、静电成像材料、特种电子气体材料、高性能特种纤维材料、煤基新材料、新型纳米绝热材料等6个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发展高性能铸造专用材料、高纯钨钽等难熔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微珠材料、高纯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数码静电染料、锂电池新型隔膜材料、新型催化剂材料等7个新兴产业领域,超前布局石墨烯材料、增材制造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生物基材料等6个前沿产业领域,着力构建OPC光导鼓、特种合金制品、高端难熔金属制品、功能陶瓷制品、特种纤维制品、高性能锂电池等6大主导新材料制成品生产格局,全力打造“1+10特色新材料基地”,“1”即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功能材料)基地,“10”即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贵金属衍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新型催化材料生产基地、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冀南新区环境友好型新材料产业基地、曲周县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产业基地、峰峰矿区中科宝桦(鑫宝)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武安市超纯铁金属材料产业基地、永年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

表2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

表2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

  

  (三)基本原则。

  1.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立足新材料产业基础,整合资源、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

  2.高端引领,创新发展。瞄准世界新材料前沿技术,发挥研发优势,定位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快速投入,率先在优势领域、关键环节形成高端引领的市场竞争优势。

  3.开放共赢,协同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加强省内外、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新材料设计、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打造开放、共享、共赢的发展新模式。

  4.低碳环保,绿色发展。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园区化、基地化、专业化、循环化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率,统筹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促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四)发展目标。

  经过6-8年的努力,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突破一批新材料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新材料优势产品,形成一批特色新材料制造基地,到2020、2022、2025年产值分别达到230、380、800亿元,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复兴和产业结构迭代升级的新兴主导产业。

  三、发展领域和重点方向

  (一)电子信息材料。

  1.产业目标。

  顺应国内外电子信息材料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术,按照特色突出、技术先进、市场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的原则,以特种电子气体材料、静电粉末涂料染料等电子信息材料为重点,加大探索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步伐,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检测、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特种电子气体材料形成年产30000吨生产能力,将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电子气体河北省工程实验室升格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静电粉末涂料染料形成生产40000吨墨粉、10000吨彩粉、15000万支有机光导鼓等生产能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光电材料河北工程实验室升格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重点方向。

  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积极跟踪国际氟化工前沿技术,坚持自主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系列特种电子气体、半导体大宗电子气体现场制气成套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三氟化氮、六氟化钨、氘气、惰性气体等各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特种电子材料,力争使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实现多种电子气体出口替代,为国家信息产业安全提供保障。

  (二)高端金属材料。

  1.产业目标。

  依托全市金属材料产业基础,瞄准高温合金、高纯金属、铝基合金、镁基合金等世界前沿技术和领域,立足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特种铸造合金、超纯铁、增材制造用材料、贵金属衍生品等,到2025年形成高性能金属材料年产3000万吨、快速成型材料年产600万吨生产能力,打造成贵金属难熔金属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2.重点方向。

  高品质、高性能金属材料。充分发挥河北钢铁集团、新武安钢铁集团等企业优势,依托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超纯铁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与中国钢铁研究总院、上海钢铁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突破新材料加工、抗腐蚀、焊接工艺等关键技术瓶颈,重点依托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发展高品质家电板、高端汽车用钢及面板、高等级管线钢、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百米重轨、高建筑用钢;依托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高品质金属管材和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依托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武安市永诚铸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等,发展超低磷、低硫、低锰、低钛、低硅的超纯铁金属材料和低硫、低磷、易溶新型焊接新材料以及高品质船板等。

  高纯钨钽等难熔金属材料。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科研基础,利用贵金属单质溶解、废液无害化处理、贵金属回收等技术,瞄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微电子等领域,突破硝酸铂、硝酸钯、四氯化铂等产品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铂、铱等单质及化合物;利用气相沉积、离子注入、氟化冶金等技术,瞄准晶片制造、人造骨骼、航空航天等领域,以国防安全战略物资为标准,重点发展难熔金属制品,形成高纯钨、钽等高端系列产品。

  (三)陶瓷新材料。

  1.产业目标。

  高端非金属材料因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多功能等多种优越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能源、军事、生物医学等领域,高端非金属材料的发展必将大大地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立足全市新型陶瓷非金属材料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以打造两大优势产业链条为目标,重点发展高性能陶瓷微珠产业链、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产业链,延伸发展相关产品的制备与应用,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

  2.重点方向。

  高性能陶瓷微珠材料。以河北勇龙邦大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依托,加强与清华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合技术攻关,突破胶态注射成型核心生产技术及应用技术、激光三维加工陶瓷坯体新技术、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陶瓷空心微珠、远红外陶瓷微珠、高耐磨陶瓷微珠、高性能陶瓷磨介、高精度氧化锆陶瓷笔珠及陶瓷制笔材料等,积极开发陶瓷空心微珠、远红外陶瓷微珠等相关产品的制备与应用,打造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清瓷新材料中试基地和新型陶瓷材料产业园。

  氧化物微晶陶瓷粉体材料。依托河北恒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建立曲周新型陶瓷材料产业特色功能园区,积极与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天津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突破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TiC陶瓷粉体制备方法、精密陶瓷零部件材料配方及其注射成型制备方法等关键技术,加强高纯氧化铝粉、高纯氧化锆粉等陶瓷粉体的研发应用,重点延伸发展ITO氧化铟锡靶材、蓝宝石晶体用高纯氧化铝、氧化铝纤维、氧化锆纤维、氧化锆齿科材料、氧化锆陶瓷轴承、可穿戴设备氧化锆壳体、氧化锆陶瓷刀具等系列材料及产品。

  (四)化工新材料。

  1.产业目标。

  立足全市现有产业基础,紧密跟踪化工新材料前沿科技,重点发展高端复合材料、煤基材料、隔膜材料、绝热材料、催化材料等,到2025年实现年产芳纶1414纤维及复合制品5000吨、碳纤维及复合制品5000吨、碳纤维复合芯导线50000千米的生产规模,7000万平方米高效纳米孔绝热材料产能,超高分子量PE湿法单层及涂层隔膜达到10亿平方米生产能力,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高纯全氟己酮灭火剂、催化剂系列产品等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2.重点方向。

  数码静电染料。进入21世纪,纺织品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纺织品数字喷墨印花在印花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正在逐年增长,随着短流程生产和即时交货需求的增长,数字喷墨印花提供了最经济的解决方式,此技术也必将成为世界纺织品印花生产的主流技术。邯郸市发展数码静电材料的重点是依托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优势企业,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工业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杭州宏华数码公司等研发机构,以加快有机颜料制法、印花工艺等研发应用,突破数码静电印刷技术、DOD喷射技术、热致相分离技术等关键技术,推进数码静电染料产业化和商业化,延伸发展数码印花设备,为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印花纺织品提供技术支撑。

  高端复合材料。依托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积极与中国工程院、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大学等专业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重点突破对位芳纶(1414)产业化瓶颈,突破芳纶纤维聚合、纺丝及溶剂回收技术、芳纶用耐强腐蚀高精度双螺杆聚合装置关键技术和复合材料用多轴缠绕机、热融预浸机、纤维铺放机、超高温热压成型设备关键技术,实现千吨级装置稳定运转,加速芳纶纤维、碳纤维等特种纤维产业化,扩大产品应用范围,打造全国最大的高性能特种纤维及复合产品研发生产和设备制造基地。

  煤基新材料。以装置大型化、产品系列化为方向,依托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市峰峰鑫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加强与国家能源开发中心、冀中能源集团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合作,突破中间相炭微球及电池负极材料、鑫宝新材料聚苯醚(PPO)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大力开发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煤制聚乙烯、乙二醇、蒽油、洗油、脱氢催化剂、脱硝催化剂等煤基材料。

  隔膜材料。依托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联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突破电池隔膜材料研发、生产及制造等关键技术,重点实现湿法隔膜材料规模化发展,大力开发高比能正、负极材料,完善电池产业链条,打造全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重要生产基地。

  绝热材料。依托中亨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联合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等研发机构,瞄准建筑保温材料、冶金节能、冷链物流、消防安全等领域,突破隔热用气凝胶制备工艺、纳米粉体与短切纤维饱和融合、纤维定向排布技术等关键技术,利用高效纳米孔绝热材料基础,重点发展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系列产品。

  催化材料。重点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联合中科院,瞄准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锂电池、安防应急、冰雪产业、光催化剂、燃料电池等行业,突破VOC催化燃烧和催化剂球形工艺等关键技术,研制抗硫抗卤素VOC净化催化剂系列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依托其车用柴油机脱硝相关技术,研制数种低温脱硝催化剂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加大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高纯全氟己酮灭火剂等技术工艺研发力度,尽早实现规模化生产。

  (五)前沿新材料。

  1.产业目标。

  前沿新材料是引领新材料技术发展方向、催生新兴产业的孵化器,是实现全市新材料跨越式发展、抢占制高点的突破口。立足于全市钢铁、化工、陶瓷等材料发展基础,盯紧国内外发展趋势,超前布局石墨烯材料、增材制造材料及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生物基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积极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顶尖技术,到2025年,力求局部领域实现突破,形成若干高水平、标志性前沿新材料企业和产品,打造新材料产业新亮点、新优势。

  2.重点方向。

  石墨烯材料。重点引进石墨烯粉体、石墨烯薄膜等规模化制备技术,形成石墨烯基础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与新型储能装备、管道装备、应急装备等产业发展相适应,加强石墨烯防护涂料、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开发,促进其在锂离子电池、防腐涂料、纺织品、高端环境处理材料等产品中的应用。

  增材制造材料。重点发展能够引领增材制造技术大规模应用的高速钢、工具钢、高温合金、铝合金等特种合金球形粉末低成本制备技术,积极开发高性能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医用3D打印材料,拓展3D打印技术在医学诊断、快速制造、精密铸造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增材制造产业发展。

  量子点材料。重点发展量子点显示材料、阻隔膜、量子点膜、量子点电视、太阳能发电、量子点生物材料等。

  其他前沿新材料。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大前沿材料研究和投入,引导发展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新型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四、重大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行业协同、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深入组织实施特色基地壮大、创新引领示范、龙头企业培育、质量标准提升、高端人才集聚五大专项工程,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特色基地壮大工程。

  新材料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之一,推进产业集群式、基地化发展是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基地规模。聚焦特种气体、静电粉末涂料、注射成型MIM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优势产品,充分发挥其技术和市场优势,实施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在逐步发展壮大现有生产规模和质量的基础上,引进和培育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优势材料企业为主导、上下游骨干产业企业带动、中小型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集群。二是树立区域品牌,提升基地竞争力。围绕打造“全国唯一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等目标,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申报名牌产品,推动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计划,建立品牌打造工作机制,支持名牌产品企业进行品牌升级,集中力量做强做响一批企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提升产业层次,壮大基地实力。立足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建立健全“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环境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倒逼产业技术整改和淘汰退出,推进集群高效、创新、绿色发展。

  (二)创新引领示范工程。

  在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带动效果明显的领域,培育发展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居领先水平的新材料研发应用项目,引领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一是推进自主创新示范。聚焦新材料五大领域,瞄准本行业关键技术,以国际、国内技术领先,打破国外垄断、替代进口为目标,开展自主创新试点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在新材料行业具备话语权的单项冠军企业。二是推进协同创新示范。支持新材料企业与军地科研院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等上游研发机构及下游应用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开展行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设新材料应用示范线,提高专用生产装备自主保障能力,推进新材料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三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示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努力完善新材料创新链条薄弱环节,在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批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平台、测试评价平台等创新载体,满足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三)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围绕新材料优势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聚焦专业细分领域创新提高,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实施强企工程。围绕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陶瓷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优势领域和前沿新材料领域,选择一批规模、质量、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纳入培育计划,采取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等方式,实现短期重点突破一批,长期梯队培育一批,着力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和企业家。二是建立领军企业库。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新材料骨干企业,建立新材料领军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在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应用、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创新政策落实、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服务。三是实施资本运作。支持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打造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抱团发展、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等方式,加快纵向延伸、横向联合、跨越发展。

  (四)质量标准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认证、品牌培育等对新材料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全面提高新材料产业竞争能力。一是实施标准“领跑者”计划。落实国家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提高新材料领域“邯郸标准”水平。二是完善认证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大认证推广力度,鼓励更多新材料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开展自愿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绿色产品认证,提升新材料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三是推动质量技术创新。积极对接国家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组织开展新材料行业工艺优化行动、质量提升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新材料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鼓励重点企业对标国际标杆,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和品牌,引领企业品牌高端化。

  (五)高端人才集聚工程。

  推进新材料高质量发展,表在产业,里在企业,根在人才,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赢得主动,必须创新举措,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行业高层次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一是加强人才引进。依托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一批高端新材料专业人才,形成特色新材料开发团队。二是抓好人才队伍培养。围绕全市新材料优势产业,密切与新材料关联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研发中心和重点企业交流合作,实施新材料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进行培训、交流和观摩学习,加快人才队伍成长。三是强化人才培训。制定企业家培训计划,打造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支持社会化培训机构开展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深入实施“银河培训”“星光培训”“阳光工程”等人才培训工程,加大一线工人培训力度,加速普通工人向技术工人转型。

  五、保障措施

  为实现新材料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要以规划为统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供给、扩大开放合作、推进项目建设、健全考评估制度,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新材料是支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科学管理、高效服务,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强化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协调和重大事项推进功能,建立健全产业发展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分析等制度,形成决策者之间、部门之间、园区之间、政企之间无缝隙对接协调推进机制,全面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协调各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定期研究落实新材料年度产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和有关政策,加强新材料产业政策与科技、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等政策衔接配合,确保规划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三是组建咨询机构。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建设的创新性,谋划组建由国家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国内产业知名专家和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工程技术人员等构成的产业发展专家库,负责产业发展中重大事项和建设项目的决策咨询,分析诊断产业高端发展的形势,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咨询方案。

  (二)强化要素供给。

  集中集聚要素资源供给,高度重视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是拓展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新材料企业的发展,鼓励推进新材料企业“科创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融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支持金融机构为企业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融资服务。适时设立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对全市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领先、企业信誉优的新材料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强化科技研发。充分发挥全市研发平台、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紧密跟踪新材料世界前沿科技,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公共技术攻关,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是加强土地资源供给。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重点安排用地指标,项目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

  (三)扩大开放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全面扩大技术、人才、产业、投资等交流合作。一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加强国际新材料创新合作和政策法规等信息引导,支持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人才团队、技术资本、标准专利、管理经验交流合作。支持省内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大型国际新材料科技合作计划,鼓励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新材料研发中心和新材料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二是着力推进协同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北大邯郸创新研究院、北科院邯郸分院等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与新材料产业发达省市的园区、企业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特色,形成战略发展同盟,实现地区错位、协同发展。

  (四)推进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确保“建设、投产、启动、储备、推进、谋划”整个链条不断档,保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强化项目推进力度。按照“在建项目抓竣工、新开项目保进度、前期项目促开工”的要求,加强相关政策研究,积极为企业项目建设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要积极为企业提供相关产业项目建设信息,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项目、谋划项目,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推动建立项目库。加强对项目的实地调研,深入企业,主动收集和掌握企业项目建设、项目谋划信息,及时充实、更新项目库。建立谋划和建设项目的推进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推动重点建设项目跻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为项目建设资金信贷和建设用地等创造更宽松的条件。三是加强项目招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建立政府与市场互动性的招商模式,编制招商目录,明确招商对象,实施“地图式”招商和“网络式”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改进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制度,增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水平,实施有效招商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招商成功率,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五)健全考核机制。

  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加强运行监控,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督查考核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督导机制,将产业发展外部支撑和保障条件的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对实施情况、权力责任义务执行落实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调度,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严格考核制度,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督导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利用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产业主要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的落实,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


产业专题

申请产品定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 *您的邮箱

  •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 您的职务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