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嫦娥四号的发射完成了在月球上的很多任务。在月球上完成着陆,生物培养,和停留工作都是此次航天任务成功的标志,近日,嫦娥四号开始了第三月昼后续工作。
嫦娥四号着陆器于今天上午(3月1日)7点52分自主唤醒,中继前返向链路建立正常,平台工况正常,目前正在进行状态设置。此前,玉兔二号月球车已于2月28日自主唤醒,目前行走正常。
月球沿着椭圆形轨道,运行至近地点附近时就会让人们觉得格外大而明亮,被称为“超级月亮”。近日,适逢“超级月亮”当空,全球各地对其关注度显著上升。而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抬头仰望那轮“超级月亮”时除了欣赏赞叹之外,还有发自心底的牵挂。因为就在那皎洁的明月之上,我们的嫦娥四号正在那里,经受着月夜超低温的严酷考验。
月面环境是可怕的,白天最高温度高近130摄氏度,最低则低于零下180摄氏度,无疑是生命的禁区。然而,嫦娥四号自月背软着陆以来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测活动,其中包括进行了月面生物科普实验,在那个绝世寂寥的天地间生长出第一片绿叶,创造了人类月球探测的历史。
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虽然它仅作短短停留就告别了我们,但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地球上收到月球之春的消息,让人倍感温暖。
这次搭载的科普载荷,实际上是一个密闭的生物系统,包括4种植物,分别是土豆、拟南芥、油菜和棉花。这些植物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实用和研究价值,它们吸收阳光、水、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合成有机物。此外,还有一种昆虫是果蝇,担当了消费者的角色,负责吃掉植物。酵母是分解者的角色,用于分解有机物,释放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供植物呼吸。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果相互匹配得比较好的话,是可以在密闭状态下实现自我循环的。
在物种的选择上,由于月球环境非常恶劣,这次实验选择的物种,要求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可以抵抗极端温差,而且还要耐辐射,适应月球上的低重力条件。由于罐子小,生长空间只有1升左右,植物的个头也不能太大。
月球上的环境对生命来讲是很严酷的。不仅昼夜温差大,而且被阳光照到的一面和背阴的一面温差也很大,甚至可以达到200℃~300℃。由于罐子中没有空调,只能通过冷热片传导热量,进行温度调节,将罐子里的温度控制在20℃~30℃的室温下,然后开始萌芽。
嫦娥四号的生物实验和成功完成探测的任务,是我们当前的航天技术发展靠前的证明,当然在此次任务完成之后,我们仍需继续进行研究任务。
本文由五度数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