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也是动力。近年来,制裁带来了切实的困难,也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内芯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产业技术加快演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此前,我国芯片行业在设计、封装测试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设备、材料等薄弱环节也在加速追赶,制造工艺发展迅速,芯片设备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2686亿元,同比增长40.11%。国内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均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研发投入,在大规模并发处理、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月5日消息,市场研究机构 TechInsight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消费者在智能家居系统和服务上的支出将继续强劲增长。该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消费者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支出将达到1310 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10%。
我国已形成体系较完整、规模体量庞大、创新活跃的计算产业。2022年,计算产业规模达2.6万亿元,近六年累计出货超过2091万台通用服务器、82万台AI服务器,计算技术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列各行业分类第一。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加强技术创新,聚焦计算产业链,设立专项任务,支持新形态、新产品研发。深入实施各类计算产业政策,加大对计算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云计算产业链的核心是云计算服务行业,由云服务厂商进行云产品开发与相应服务的提供。云计算产业链上游环节为硬件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设施,中游环节主要为数据中心、云集成服务及运营服务厂商,下游环节为互联网、政府、金融等应用领域的平台与应用软件与个人用户。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元宇宙技术、产业、应用、治理等取得突破,成为数字经济重要增长极,产业规模壮大、布局合理、技术体系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夯实,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高精度传感器”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工信部针对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中。今年6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将重点开展几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一点便提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关键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传感器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生产设备及零部件;中游传感器产品: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下游传感器的应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工业电子、通信电子、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智慧农业。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