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010-68321050
您的位置: 五度易链 政策信息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2021-03-05 2156

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科技最前沿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2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扬州市“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20〕82号)要求,着力提升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加快推动制造强市建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扬州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和视察扬州重要指示精神,以加快建设产业科创名城为目标,聚焦“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链补短板和锻长板结合、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为原则,实施“215”产业链培育提升工程,用三年时间,遴选培育20条重点产业链,在此基础上,聚力打造10条左右链条较为完整、节点特色显著、技术水平领先的优势产业链,力争形成5条规模较大、龙头突出、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地标性产业链。为在新发展阶段“争当表率、争当示范、走在前列”、把扬州这个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产业强链工作领导机制。

  1.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优势产业制度。市领导分别挂钩联系重点优势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优势产业制度要求,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统筹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校引所“三招引”;项目审批服务、要素保障服务、难题协调服务“三服务”;针对有关部门、地区、园区,督查组织机制、推进进展及成果成效“三督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负责)

  2.健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机制。每条优势产业链绘制一条产业链图谱,建立一个专家库、成立一个产业联盟(或协会)、培育一批产业链发展促进机构、落实一批产业链发展园区载体、梳理一批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一张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录、形成一个产业链专属政策组合包,形成产业强链工作全方位推进保障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负责)

  3.组织优势产业链竞赛。围绕20条重点产业链,运用赛马机制,开展产业链集群竞赛,通过申报、考察、遴选的方式,鼓励产业链核心区与协同区联合申报、共同培育,聚力打造5-10条重点优势产业链和地标性产业链,在政策、要素上给予充分支持,并推荐参加国家、省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竞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负责)

  (二)推进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打造优势产业链。

  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园区“二次创业”系列文件要求,围绕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确定细分优势产业链,以打造500亿级省级园区和百亿级市级工业集中区为目标,制定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举措。修订完善市县两级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链倾斜。强化对园区和集中区优势产业链打造工作的考核督查,将产业链规模占比、招商引资、企业培育、重大技改等核心指标纳入对园区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负责)

  (三)实施产业链企业培育行动。

  1.推进产业链重点企业梯队培育。按照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三类对象,滚动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库。充分发挥市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强链补链扩链,提高产业链垂直整合度。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和“小升高”行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升、上市挂牌融资、市场开拓,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围绕大企业生产需求,提升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供应链服务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生产性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

  2.提升产业链企业竞争力。支持产业链企业向上游设计、研发和下游终端产品等环节延伸,拓展设计、研发、品牌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强化产业链专利布局和运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标准领航质量提升工程,在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品质高端、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扬州品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负责〕

  (四)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行动。

  1.加快新型研发机构产业链布局。支持龙头企业面向产业链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集群重点产业链优先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构建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力争重点产业链实现省级以上创新中心全覆盖,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全部创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2.促进企业技术协同攻关。联合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库,运用揭榜制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对重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进行产业化突破。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单位开展协同创新,构建新型创新合作机制。开展20条市级重点产业链技术评估,全面提升关键环节、领域、产品的保障能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3.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促进国内外一流大学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布局重点产业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应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导技术与产业链融合创新,建设“数字产业链”,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运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政策,推动进入重点产业链的供应体系。〔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负责〕

  (五)实施产业链基础能力升级行动。

  1.促进产业链基础再造。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围绕重点产业链力争实施一批国家、省强基工程项目。适应5G、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关联产业链加快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负责)

  2.提升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30家。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与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培育2个重点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循环产业链”,按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推进产业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负责)

  3.加快产业链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新争创一批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基地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负责)

  (六)实施产业链开放合作促进行动。

  1.促进产业链重构升级。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可靠性,形成国产替代进口的能力。建立产业备份系统,丰富重要产品的供应渠道,提高重点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加强区域产业链协作配套,鼓励支持企业建立跨国、跨省市、跨产业链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负责)

  2.提升产业链国际合作水平。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国际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开拓多元化市场、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坚实稳固、内外循环的供应链体系。支持扬州装备、材料和零部件嵌入国际先进供应链,支持扬州制造产品“走出去”,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扬州制造品牌影响力。利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物联网大会等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市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力度,发挥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优势产业制度和产业工作专班协调机制作用,形成市级部门协同、条线上下协作、各类机构协力,研究解决产业强链重大问题,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二)加大政策支持。

  聚焦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工作,加大对重点优势产业链所在地区、园区、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平台等的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支持合力。

  (三)强化宣传推广。

  深入总结产业链挂钩联系、产业强链工作、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加大对重点优势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创新平台、促进机构、重点企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各地强化强链补链扩链意识和举措,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和影响力。

  附件:重点产业链及重点布局园区表

  注:加*号为市领导挂钩重点产业,加黑部分为市委园区“二次创业”文件明确的特色产业重点布局园区。


产业专题

申请产品定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 *您的邮箱

  •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 您的职务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