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摘要:国内外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中,国外依托关键软硬件技术的优势,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处于引领地位,国内依靠市场和政策的驱动紧跟国际发展。但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仍存在很大的短板,需要通过自主研发和不断升级来占领未来市场的有利地位。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兴起,自动驾驶成为了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据国外相关机构预测,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业务将带来超过5000亿的市场,至2040年,自动驾驶车辆占比将高达3/4。而在这波汽车变革浪潮中,中国与其他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我国汽车发展重点掌握智能化核心技术,推动汽车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本文将针对汽车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国外技术储备丰富,掌握核心技术
借助于关键软硬件技术的优势,以美国、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国外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处于引领地位,且具备较强的话语权。
美国方面,Google从2009年已经大规模开展自动驾驶的研发,并在加州进行了大量的道路测试,储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Uber、Apple、Tesla等发挥各自在出行、互联网以及电动化技术上的优势,投入大量资源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中。同时,据报道美国有近20个州通过相关法案或条例,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条件和要求,允许相关企业进行路面测试,这无疑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
德国方面,相对低调,但却掩盖不住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的锋芒。根据2016年自动驾驶专利统计,德国在相关专利上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对其他国家形成了绝对优势。其中,典型代表包括Bosch、Audi、Continental、BMW、Volkswagen等,这些企业在自动化专利上均排在全球前十。可以说,德国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自动驾驶“考试”中的优等生。
图1 自动驾驶专利统计 (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方面,2015年发布了关于自动驾驶的战略革新创造的研究计划。借助于其汽车全产业链的优势,丰田、日产、本田、三菱等整车企业和日立、东芝、松下,先锋等零部件巨头组成了日本自动驾驶技术上、下游的产业联盟,从芯片、传感器、控制系统以及整车各个环节上稳步推进其自动化技术和战略的发展,在整个自动驾驶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相关报告显示,日本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推出自动驾驶服务,并积极推进在2022年前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
其他国家,如韩国、法国等国也在积极推动各自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国内:政策驱动,企业竞相发展
在我国工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鼓励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并把智能汽车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汽车工业和互联网发达的城市,率先推出了自动驾驶相关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并有条件的准入一些企业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试验。
以长安、上汽、吉利、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企业,依托各自在整车研发上的技术优势,联合国内外优质供应商,稳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其中,曝光率较高的是自主品牌中的老大哥长安汽车,2016年4月,长安汽车无人驾驶体验车途经2000km,从重庆出发行驶至北京,成为了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自动驾驶的汽车企业;其L2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搭载量产车型上市。此外,长安汽车还与百度、华为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相关优质资源,来实现其“北斗天枢”战略规划。
图2 长安“北斗天枢”战略
以蔚来、小鹏、威马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依靠各自的资本优势,吸收优秀人才,快速推出各自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构想。其中,蔚来、小鹏均取得了国内和美国等地自动驾驶牌照。
以百度、阿里、高德、华为、腾讯、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则充分发挥其物联网、大数据、通信等技术上的优势,在智能控制、AI、高精度地图以及5G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此外,华为、阿里等公司还积极推进关键芯片的技术,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做准备。
总体来说,国内自动驾驶技术正处于蓬勃期,并紧跟国外发展,甚至在商业化应用方面走在了前面。
国内自动驾驶如何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占领高地
虽然从表象上看,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并不比国外落后,但从根本上我国的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劣势地位。要想在今后的市场中占领高地,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关键核心硬件。在经历了“中兴”事件之后,国人开始警醒,在一些关键芯片、传感器等基础核心技术上,我国严重依赖国外供应商。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类似高性能AI芯片、高精度激光传感器等关键硬件,而这些硬件的原材料、研发、制造以及销售几乎都掌握在国外少数公司中,这对我国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隐忧。近日,阿里发布了其“平头哥”产品计划,希望类似核心器件的研发,能够为我国自动驾驶战略提供保障。
谨防专利陷阱。对于我国自动驾驶产业而言,有可能最大阻碍不在于技术和资金,而在专利。先行者会不断用专利来抬高后来者的入门代价。国内企业或许在一些算法、大数据或者应用上,可以从容地绕过国外的技术门槛费,但是在硬件和整体架构上却很难绕过国外的专利陷阱。如何通过自主创新,积累有效的专利技术,在以后的专利战中占领有利地位,是国内自动驾驶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良性竞争。国内自动驾驶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中,这十分有助于产业的不断升级。但资本的大量涌入也必将带来急功近利、恶性竞争的风险。如果不能稳步扎实的修炼内功,而片面地追求市场利益,甚至完全依赖国外供应商,放弃自主技术的发展,这对国内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
本文为我公司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