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产品定制
010-68321050

社交网络频繁爆出数据事件,社交网络使用用户数据的范畴是哪里

五度易链 2019-03-22 2116 24

专属客服号

微信订阅号

科技最前沿

剖析产业发展现状

为区域/园区工作者洞悉行业发展

 脸书事件不断爆出,APP使用用户数据的界限在哪里,在安装APP的用户条款在法律的范围内是否都具有有效性?

 

  脸书事件不断爆出,APP使用用户数据的界限在哪里,在安装APP的用户条款在法律的范围内是否都具有有效性?

       数据泄露事件频发

  2016年上半年,全球数据泄露事件高达974起,每个月大概有162起数据泄露事件发生,每日有5起隐私被泄露;2017年,用户数据泄露趋势更加严重化。2018年上半年,每天有超过2500万条数据遭到入侵或泄露,每秒有291条信息被泄露,领域涵盖医疗、信用卡、财务数据、个人身份信息等。

  不可否认,用户信息的获取有利于企业追求到更高的商业利益,因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想要获取更多用户的数据,例如腾讯、百度、阿里、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巨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将今日头条单独拎出来的原因主要是源于其他企业关注的是群体行为,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往往是针对某个维度或时间、阶段进行的,例如年度总结、消费趋势、群体生态等。

       使用数据的范畴是什么

  那么,怎样利用这些数据才是可以接受的?就操作层面而言,关键是保障用户对数据被使用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事实上,从人工智能技术最早在科研中被用于分析社交网络数据的那一刻起,学术界就已经开始了对相关伦理标准的探讨,并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基于社交网络的行为心理研究同样应当遵守人类被试研究的一般伦理原则,使用需要用户授权的数据必须征得用户的知情同意,并严格按照经由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的程序进行,尤其不能将研究数据用于伦理委员会批准范围之外的目的(如转卖给第三方)。即便是使用不需用户授权的公开网络数据,在用于科研时也应同时满足以下四项标准:

  (1)用户对数据公开是知情的;

  (2)数据收集后应匿名处理;

  (3)研究中不存在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

  (4)在公开发表物中不得出现能够识别用户个人身份的信息。

  上述伦理原则对网络行为数据在非学术领域的使用也具有借鉴意义。无论我们以何种名义,都应该确保用户对自己数据被使用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任何形式的越厨代庖都是对用户的不尊重,最终也必然被用户所抛弃。

       APP使用数据需征得用户同意

  同时,很多App的弊病就在于在把用户数据公开并且社交化之前,并没有明确征求过用户同意,也没有给用户反对的选项。有时候,哪怕用户删除了App,用户数据仍然会被保留在服务器上,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只要注册过某款App,一个人的隐私信息就会一直被“登记在案”。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可想而知。平台不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未经允许就把用户的隐私给公开了。 虽然受网络的广泛应用影响,现代的个人隐私观念及其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个人隐私保护依旧受到法律保护。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怎样保护用户数据也是在使用网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APP也应该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用户管理。


本文由五度数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评论

产业专题

申请产品定制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 *您的邮箱

  •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 您的职务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