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动智能制造的今天,智慧物流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海外作为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可谓是必争之地,国产企业想要获得突破,掌握更大的行业话语权,把握好国内外两大市场将是必然的选择。
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7.4%;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我国建成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扣合点”,十年来,我国两化融合这篇大文章不断做强做实:我国制订的两化融合标准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标准;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5.7%和75.1%;贯标达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0%;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一系列闪耀的成绩为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写下生动脚注。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上半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高于制造业增加值6.8个百分点。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其中显示,6月份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46144套,同比增长2.5%;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0.2万台,同比下降11%,主要在于4、5月份产量的同比下滑。
据亿欧智库《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的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体成本的60%,其中减速器成本占比最高,达30%,其次是伺服系统(20%)和控制器(10%)。
随着机器人应用成为AI发展的下一波浪潮以及消费电子向智能化、AR以及体感识别能力的搭载,3D传感市场发展浪潮正在袭来。根据The Insight Partners公布的数据显示,3D传感市场在未来几年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48.1亿美元,发展到2027年的719.1亿美元,在十年的时间内,增长十多倍,成为下一个重要传感器细分市场。
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等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是集传感器、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随着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业传感器正在加速进入“工业传感器4.0”或工业智能传感器时代。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为您安排产品定制服务